【健康】上健身房需要戴口罩嗎?骨科醫師:不建議戴口罩運動
2020-03-01 10:02 聯合報 記者趙容萱/報導
新冠肺炎增溫,很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要運動到何種程度? (圖片來源:123RF)
新冠肺炎增溫,很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要運動到何種程度?到健身房運動需不需要戴口罩?老人家、居家防疫隔離的民眾又可從事何種運動呢?有請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中醫針傷科醫師以及中醫師提供防疫運動處方。
適度運動 才有增強免疫效果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彥志說,根據美國 2011 年的研究,每天從事中等強度運動一小時以上的人,較不運動、從事靜態生活的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少 1/3。其他研究也顯示,每周運動 2 天以上,較不運動者,減少 50% 因生病而請病假的天數。
有學者提出,運動與免疫力的關係其實呈山峰曲線,即「適量運動可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則適得其反。」有研究發現,全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的完賽者,比賽後罹患感冒的機會高出一般人 2-6 倍,這種現象又稱為免疫空窗期。因為在劇烈運動後,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抑制白血球(包括 T 細胞和 B 細胞)的功能。
運動強度 可用談話測試
陳彥志說明,運動強度可以用談話測試推估出來。中等強度運動時,無法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中間必須要換氣;而高強度運動時,只能回答出單字,甚至無法講話。
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佑昇說,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且健康生活習慣、定時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以老人來說,中度運動心跳約每分鐘 100 到 120 下,輕微的喘,有點冒汗;一般民眾達到心跳每分鐘 150 到 160 下,全身流汗,運動頻率可依衛福部「333 運動法」,就是指每周至少運動 3 次,每次至少運動 30 分鐘,且每次運動後心跳需達每分鐘 130 次以上。
戴口罩運動 降低訓練品質
陳彥志說,台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社區感染,健身房雖然是密閉空間,但進出人員大多屬於健康族群,如果健身房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控管以及環境消毒,相對也是安全的社區環境。民眾如果有顧慮,可以選擇室外空曠的環境進行運動。
他認為,戴口罩運動會降低身體的進氣量,以往市面上有種訓練面罩即是模擬高海拔低氧狀態,宣稱可以增加訓練效果。但運動科學已經證實了這種訓練方式,對提升身體能力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降低運動強度以及訓練動作品質。因此,不建議戴口罩運動。
有氧、阻力運動 在家都可做
陳彥志建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每日可進行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進行 3 次 60 分鐘的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騎室內腳踏車、飛輪,或是登山者徒手訓練。阻力訓練可以進行徒手的深蹲、伏地挺身、分腿蹲等,也可以利用水罐、彈力繩增加強度與難度。
登山者徒手訓練的預備姿勢,如標準伏地挺身,手與肩同寬,手腕落在肩膀正下方,頭、胸、屁股成一直線。然後交替抬膝,將膝蓋抬向胸口,一開始可慢慢來,熟練後速度可加快。
陳佑昇說,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無法出門的民眾,可以利用椅子做運動,動作要慢,老人可減半,量力而為。民眾也可以跟著電視或網路教學,跟著跳健康操、做八段錦、學氣功、伸展操等。
怕密閉空間 建議戶外運動
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認為,如果不是專業訓練需求,一般的保健運動建議要有足夠的通氣量,不建議戴口罩運動,為避免密閉傳染疑慮,戶外運動是較好的選擇。
巫漢揆建議,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及伸展應均衡搭配,建議從事多元、對稱性及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有偏動態、有靜態,可交替進行。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部分肌群不對稱過度使用,例如單側投擲、揮拍的球類運動、快走等,建議要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及休息、放鬆。
(圖片來源:123RF)
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 4 指寬處。(圖片來源:123RF)
資料來源:udn 元氣網
*健康新知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