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吃出影響力:營養學家的飲食觀點與餐桌素養》訓練運動餐盤

發表於 2020/03/18 6,628 次點閱 0 人收藏 292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運動表現是遺傳、適當的訓練、充足的營養、水分、毅力和休養的綜合結果。 對於非運動員的一般人而言,要理解足夠的營養與能量的攝取、運動期間能量的消耗、和運動中間的足夠休息與恢復,才能減少受傷的風險並保持適當的身體組成。

為什麼體重沒有如消耗的熱量般等比下降呢?

通常我們會假設,只要每天消耗更多的熱量,長期下來就不會發胖,不過這只是大家心理上的假設,並沒有確切的研究證明支持。醫學界花了龐大的資源來研究運動與肥胖的關係,但並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運動等於可以減重。主要的理由是人體是複雜的系統,影響體重的變數太多,並不是只由一個運動項目左右人體的新陳代謝。

以一個四小時的三鐵運動或全程馬拉松而言。剛開始使用最多的是肌肉裡的肝醣,但差不多會在第三個小時的時候便耗盡了,如果過程中沒有補充,可利用的血糖也會在此時使用殆盡,所以在運動過程中要不時地補充碳水化合物維持血液中的血糖,以供應運動消耗所需。這個過程中一直持續很給力的便是脂肪,像是肌肉細胞裡的三酸甘油酯、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可以恆定地不離不棄,作為全程的能量來源。


記憶點:

短時間高強度: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來源 

長時間運動:脂肪為主要能量來源


運動要怎麼搭配吃,才能管理好體重呢?

根據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USOC)、運動營養師的建議,將運動訓練目標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訓練,依照訓練目的的不同,給予不同的運動員飲食餐盤。如果你每週訓練超過五個小時的運動,建議食用這樣的餐盤,以確保營養均衡和運動表現。

對於一般人而言,每日一小時的重量訓練或三至五公里跑步,給予輕度訓練餐盤便相當足夠,需要體重控制時,酌量減少全穀雜糧(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我們大部分都是這樣的生活型態,除非在準備運動賽事的期間或是當天,才需要用到中度或重度的飲食餐盤。


 1.輕度訓練搭配體重控制 

輕度訓練無須額外增加飲食,其實就是均衡的飲食型態。每餐的飲食量如下:

每餐的飲食量,蔬菜水果佔1/2。全穀雜糧(米飯、地瓜、紅豆、綠豆、玉米等)佔1/4,如果要控制體重則吃1/6。剩下的部分則是瘦肉蛋白質食物(豬肉、魚肉、牛肉、雞肉、黃豆製品、雞肉、乳製品)。


輕度訓練運動餐盤(圖片來源:《吃出你的影響力》)


 2.中度訓練的運動餐盤 

至少每日兩次的運動訓練,一次為技能的加強,另一次為耐力的鍛鍊。飲食中瘦肉蛋白質食物維持1/4,但增加全穀雜糧的比例為每餐的1/5,剩下為蔬菜量,並額外增加2~3份水果或果乾。


中度訓練運動餐盤(圖片來源:《吃出你的影響力》)


 3.重度訓練和比賽當天的運動餐盤 

每日兩次以上的重度訓練,需要增加全穀雜糧的比例為每餐的1/2,使肌肉細胞得以維持足夠的能量來源;瘦肉蛋白質食物維持1/4,剩下1/2為蔬菜量,並額外增加2~3份水果或果乾,油脂比例也增加一湯匙。

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讓肌肉細胞內有足夠的肝醣;飲食的脂肪提供可以讓血液中有游離脂肪酸提供長時間的能量來源。


重度訓練運動餐盤(圖片來源:《吃出你的影響力》)


所以,管理體重其實不只是看體重計上的數字,其實真正的意義是管理我們的新陳代謝。透過合理的運動規劃、健康的飲食以及好的睡眠品質,才能全面地管理自己的身形、體重和健康。


全文摘自:《吃出影響力:營養學家的飲食觀點與餐桌素養》,商周出版。


作者:劉沁瑜

學生口中那個嚴格有原則的老師,熱愛簡報教學與營養教育。之前在醫學中心擔任臨床營養工作、協助小兒門診裡的家長建立自家餐桌,也有很長的時間在護理之家陪伴老人家一起飲食及生活的經驗。

現任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台灣營養學會理事、大享食育協會理事。

粉絲專頁: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


運動好書 盡在運動筆記*



看更多#疫起運動主題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