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師的跑步教室》從《奧運的詛咒》看運動賽事各種效益之謊言
舉辦運動賽事,真的會有觀光、經濟效益?那為什麼有奧運主辦國要花三十年還「奧運債」?或是觀光人數不升反降?賠錢事少,至少可以爭取國際能見度?那麼請問是google牙買加辦過什麼國際賽事的人多,還是google牙買加籍世上跑最快的男人柏特的人多?
據報載,就在距明年世大運僅剩424天之際,北市體育局長請辭獲准。再前一天的新聞更聳動,距奧運開幕僅剩45天的巴西里約州政府,宣布財政不堪負荷,陷入危機,包括公共衛生、教育、交通系統恐全面崩盤。舉辦如夏季奧運或冬季奧運、足球世界盃等世界性大型運動賽會,到底對舉辦國家是助益還是災難?新出版的《奧運的詛咒》一書,由美國史密斯學院經濟系的客座教授辛巴里斯博士執筆,北市議員梁文傑先生翻譯,以運動經濟的角度,犀利的分析過去歷屆的奧運和足球世界杯主辦城市的得與失,讓我們一窺之前誇大宣傳資料背後的真相。
2009年10月巴西里約申奧成功時舉國觀騰的畫面,如今因財政困難陷入危機,看來格外諷刺。(圖片來源:路透社)
台灣一直沒有具規模的運動經濟研究,主因是產業太小,或者說根本沒有形成運動產業,於是沒能吸引經濟學者對台灣的運動產業產生研究興趣。數年前,當時在東吳大學經濟系任教的鄭政秉教授和我發表了一篇利用經濟學中的績效分析工具論文《台灣二十三縣市的運動績效分析─以全國運動會為例》,分析各縣市政府體育投資與全運會獎牌之間的績效關係,而在台灣體育學術圈,只有運動管理研究而鮮少有運動經濟研究,想說服政府大方編列體育運動預算以提升競技水準、讓他們了解投資運動可以減少醫療支出,進而對本土運動相關產業實施減稅優惠來扶植體育活動,在在都需要堅實的運動經濟研究,提出具體的數字才有說服力。
近年申辦奧運和足球世界杯的城市大幅減少,世界經濟不景氣當然有影響,更重要的是諸多研究顯示各國政府和奧委會都採事前推估法,找公關公司推估出一堆漂亮的數據,但是一項1990至2010年歷次奧運和足球世界杯的事後研究結論是:沒有產生任何長期的經濟效益。那麼既然官方承諾的效益幾乎從未實現,為何還是有不少國家爭取主辦呢?書中提出強而有力的論點:舉辦賽會要有硬體建設,富有的財團才擁有建設的商機,也就是利益被富人賺走了,而因財政預算被挪用到建設去,中下階層的福利就會被排擠,受害的是窮人。更過分的是產生的債務均由中下階層承擔,因為受薪階級的收入透明,能被政府課稅來補財務漏洞。
2008年北京奧運之前,中國為了「隱惡揚善」,以建設為名,拆除不少其實深具特色的胡同。而為了奧運耗費十億人民幣建設的「水立方」館場,比賽結束後已有一半空間改建為水上樂園。(圖片來源:路透社)
2008至2012年,我連續五年都組隊去雅典參加雅典七天賽,比賽場地就是2004年雅典奧運場館之一,它在舊雅典機場上蓋了多個場館:籃球、射箭、壘球等,奧運比賽完後均閒置,還雇了一批保全保護諾大的場地。我們使用的宿舍,其他時間是否有利用不敢斷定,不過每年去都空空如也,設備則一年一年老化。希臘也沒有因為舉辦奧運而經濟起飛,這幾年的國家經濟危機問題經常上國際新聞,1976年加拿大蒙特婁奧運,花了三十年才還完債務,推測希臘因舉辦奧運產生的債務,要還清的時間更長,因為維護場館還要不斷產生新的債務之故。
作者以經濟學投入/產出模型去分析各國的投入和效益,發現原來吹噓的效益都沒有實現,尤其是觀光旅遊收入經常被誇大,雅典奧運預估有十萬五千人,結果實際只有一萬四千人,其他都是比賽相關選手、教練、官員們。2008年北京奧運年中國觀光人數比前一年還少百分之六點八,因為大家都想機票和旅館房間一定難訂,且價格一定被炒高,最後還是在家看電視轉播算了。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南美人民瘋足球,鄰近國來了不少球迷,結果因為口袋沒錢,多數人都睡沙灘、公共場所、拖車,沒有多少消費,也對巴西經濟產生不了助益。看到這裡我就比較釋然了,這陣子鼓勵高雄主辦2016 IAU亞洲杯和大洋洲杯24小時錦標賽,老是被要求說明對高雄觀光產業有哪些的助益,說實在,我們真掰不出一個只有數百人參賽的亞錦賽會對高雄觀光旅遊有多少實質幫助。事實上,大家都該揚棄這種「運動賽會能對觀光產業有助益」的觀念,實證上連舉辦奧運都沒有,該如何要求超馬賽會有觀光效益呢?何不轉向思考舉辦亞錦賽為高雄帶來的體育文化面好處,諸如拓展了市民運動視野,讓大家認識路跑不再只有馬拉松,還有更具挑戰性、更能還原運動本質的超級馬拉松。另外,也可讓當地主辦單位學習到如何舉辦超馬賽會,以後每年定期舉辦場地超馬賽,讓該類型超馬賽在高雄紮根,而不是只有台北才有24小時賽。
台灣一直有舉辦賽事能促進觀光效益的迷思,但除了研究各國際賽事後發現事實不符外,把重點放在「拓展運動視野、促進體育文化」也是更有遠見、意義的做法。(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梁議員說明我們爭取世大運等大型賽會主要理由不是經濟原因,而是「國際能見度」和「爭取國際認同」,但說實在的,以我的國際體育經驗來看,實在不認為舉辦國際賽會能對「國際能見度」和「國際認同」有多少助益,賽後一兩年大家就忘記台北世大運了。高運動競技水準才是國際能見度的保證,一個百公尺飛人柏特讓蕞爾小國牙買加世人皆知,日本高水準的跑步實力讓國際馬拉松界迅速接受東京馬拉松為世界六大賽之一,而不是花費數十億的中國蘭州馬拉松。換言之,拿百億的預算來培養高水平的運動員,比舉辦運動賽會成效好。拿這些錢去規畫能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培訓高水準運動員架構,遠比十幾天就燒光預算還留下一堆蚊子館討維護費的大型賽會,都來得有「經濟效益」。
牙買加籍的柏特(Usain St. Leo Bolt)在2008年北京奧運一舉打破三項短跑世界紀錄,目前也是100公尺、200公尺和400公尺接力賽的紀錄保持人。(圖片來源:路透社)
以上內容由自由評論網授權刊出,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跑步知識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