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篳路藍縷 你所不知道的東京馬拉松

發表於 2016/10/03 20,826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照片來源: 官方網站)

2015年台北馬拉松首度由市政府收回主辦,是以城市為正式命名的第一年。為使臺北馬拉松接軌國際,體育局於10/1-2在台灣大學舉辦「2016臺北馬拉松國際論壇」,邀請國際城市馬拉松主辦代表與專家,包括東京馬拉松聯盟事業局長、新加坡體育理事會代表等,講授城市馬拉松賽事認證及辦理經驗,並安排國內外優秀跑者分享專業選手眼中的馬拉松,期待能透過民眾、選手、與賽會的交流,讓台北馬老店新開,走出全新的歷史。

綜觀世界各大城市馬拉松,最受國人所讚許與嚮往的,當屬日本東京馬拉松了,這場由政府與企業相挺、具有完善賽務組織、並受全民所支持的路跑賽,只要參加過的人都念念不忘,回味再三;同樣身為首都,擁有20年歷史的台北馬拉松自兩年前路跑熱潮之後便常常被跑者拿來和東京馬比較,許多人想問: 「日本能,台灣能不能?」,在我們愛之深、責之切,期待台北馬能趕上東京馬時,不妨先來看看東京馬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也許你我都不知道的背景。


東京馬的發展

第一屆東京馬拉松於2007年正式開跑,早期並非如今日般地大眾化,是以競技為主要考量的競賽型馬拉松,參與人數有限,規模也和現在不能相比。2008年東京馬成為國際田徑總會的銀標賽事,2009年底成為金標賽事,奠定東京馬拉松向上提升的基礎;而讓東京馬成為世界首屈一指賽事的關鍵,當屬2010年成立並轉而主導營運的東京馬拉松協會,自此東馬開始正式轉型為兼顧競技與觀光的全民賽事,多了許多商業行銷與企業合作。


東京馬拉松的出發點,東京都廳(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在2013年東馬成為世界馬拉松系列賽的一員後,贊助資源與申請報名人數更是不斷擴張,2016年申請報名的人數接近31萬人,是2007年約8萬人的將近四倍;人潮帶來錢潮,2016年東京馬拉松光是贊助資金就高達近25億日圓,約8億台幣之譜,這個數字是2007年7.7億日圓的三倍以上,有豐沛資源的東京馬拉松越辦越盛大,陸續推出東京馬拉松週、優秀跑者計畫、慈善贊助計畫、國際交流團跑等活動,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馬拉松賽事之一。


四大核心價值

One Tokyo

如前所述,我國跑者可能比較少知道,東京馬拉松其實是由「東京馬拉松協會」,一個非政府的體育財團所營運的,這個協會於2010年開始成為東京馬最主要的領導者,也是將東馬擴大行銷、轉向市民嘉年華的關鍵,當然財團營運不可能一年只靠一場比賽,所以東馬協會也於2011年順著比賽轉型之勢推出「One Tokyo」東京馬拉松會員制度,

至2016年,One Tokyo已經擁有免費會員45萬人,收費會員3萬人。而會員中不僅是參賽的跑者,像裁判、志工、甚至一般民眾都有,以此凝聚市民對東京馬拉松的參與度和認同感,也衍生出週邊服務和活動的商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東京馬拉松不只是比賽當天,從賽前的宣傳、號召、志工招募、東京馬拉松週相關活動,猶如一場年節慶典,所有民眾都與有榮焉。


World Marathon Majors

世界馬拉松系列賽(照片來源: 官方網站)

東京馬拉松為了走出日本,和世界接軌並提升比賽高度,經過了數年的準備和醞釀,於2013年正式加入世界馬拉松系列賽(World Marathon Majors,WMM)的一員,與柏林、倫敦、波士頓、紐約、與芝加哥齊名,成為世界上最頂級的金牌賽事。加入WMM可不只是名字好聽,所衍生的合作機會與商業發展更是無遠弗屆,全球的菁英選手為了獲得積分勢必前來參賽,因此獲得各大媒體付費報導與分享的資源,廠商也爭相贊助以求在賽事中博得版面傳播世界,跑者更多選擇一個金標中的金標賽事的理由,所獲得的資源多了,能辦出的比賽層級自然高,相關配套措施自然完善,衍生的觀光效益自然增加,民眾、政府、與企業沒有不支持的理由,形成一個全盤皆贏的體系。


Run as one

要成為一場成功的賽事,可不能偏食,不能只顧菁英跑者,也不能只讓大家跑開心就好,比賽必須兼顧競爭氣氛與民眾參與,要達成此均衡的比重,市民菁英跑者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些跑者能提升比賽素質,又不若職業選手般地高不可攀,更往往在跑步圈中具有影響和號召力。東京馬拉松於2014年開始推行Run as one市民菁英計畫,以保障名額,鼓勵優秀的市民跑者參賽,進而提升比賽精采度與素質。更能藉此推廣國際田徑總會認證賽事的多方交流,增加東馬向外延伸的影響力。


Sports legacy program

跑步是短時間內最容易聚集群眾力量與焦點的運動,你不必買票進場就能觀看,你不必攜帶包袱就能盡情奔馳,也因如此,近幾年世界上的大型賽會往往也透過此一優勢來為弱勢團體和慈善努力,希望能讓健康與快樂的運動能量感染他人,進而順勢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把跑者從運動中得到的喜悅擴散出去,當然也為比賽樹立良好的形象、吸引媒體的目光,許多原本不是那麼愛跑步的人,或許就因為這股力量,開始了他的第一步。

東京馬拉松從2011年開始推出「用心奔跑」(Run with heart)慈善系列活動,你可以單純只是透過東京馬拉松的管道奉獻愛心,或是成為慈善跑者,獲得專屬參賽資格,也可以從報名費中順手傳愛,每人的一小步,成為需要幫助的人的一大步。

截至目前為止,東京馬拉松已經募集了3億日圓的慈善捐款,各種項目與辦法都能在慈善專頁獲得,運動賽事滿足跑者之餘,也讓路跑比賽多了分享與關懷的意義。


跑步始終來自於人心

東京馬拉松走過十年,東京馬拉松聯盟事業局長早野忠昭談到如今東馬的核心價值可歸納為,「跑步的喜悅」、「幫助跑者的榮耀」、和「為跑者加油的快樂」三大主軸,這三個價值所代表的,是跑步不只是跑者自己的事情,而是一個社會與民眾共同參與的經歷,這三大價值也象徵人心團結,眾人共同為創造出一場優質賽事而努力,跑者為目標而跑,義工以服務為榮,民眾以喝采為樂,東京馬拉松能眾志成城、成功歡愉,也不足為奇了。


良好的補給動線與熱情的志工(照片來源:運動筆記)

你知道嗎? 東京馬拉松有3萬7千個參賽名額,卻有多達1萬名志工共襄盛舉,且志工在開放報名的第一天就全數額滿。


2017的全新開始

﹙圖片來源:官方網站﹚


日本能,台灣能不能

其實東京馬拉松在早期也走過一段飽受批評的時代,但日本人實事求是、勢在必行的魄力在接受每一次的批評後隨即有感改善,這也是東京馬拉松在十年之間就能成為世界第一的關鍵因素,舉例來說,大型賽事最挑戰的交通問題,即便東京已有健全的地下化交通系統,對於通勤運輸日以萬計的東京都來說,每年仍有不少民眾抱怨比賽影響生活,所以東京馬拉松的路線也為此經過幾次小幅調整,包括讓10、20、30公里指標點坐落在最便捷的捷運站,以利民眾和棄賽選手移動。

過去以東京展覽館為終點的規劃雖然讓賽後市區交通較為舒緩,卻也衍生跑者與家屬疏散的問題,為此經過數年規劃,東京馬拉松決定大刀闊斧,將路線大幅調整,把終點設在東京車站和皇居週圍,一方面保留夠大的腹地,也能讓民眾快速地疏散自東京、甚至鄰近城市。內行看門道,改變路線可不只是讓跑者開心而已,其背後所隱含的深度思量,十分值得作為台灣各大賽事的借鏡。

日本能,台灣能不能?


相關閱讀

-【賽事】台北馬拉松論壇 菁英跑者渴望喝采

-【賽事】台北馬路線發展 借鏡鄰國熱門賽事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