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傷痛防護】如何選出適合你的絕世好襪?
俗話說跑者有三寶:「水泡、破皮、黑指甲」,雖然三者在在證明了努力奔馳的痕跡,但若能「無瑕完跑」,誰想留下這既讓人驕傲卻又惱人的證據呢?由於跑步是長時間仰賴下肢的運動,特別是動輒幾十公里的長征,雙腳要能無傷負荷,除了訓練,在裝備的選擇上也不能馬虎。
但是,除了跑鞋的挑選,你知道襪子的搭配也很重要嗎?如同雙腳第二層皮膚的襪子,可是遠離跑者三寶的另一關鍵。究竟,跑步襪與一般襪子有何區別?為什麼有些跑者偏愛五指襪?襪子在挑選搭配上又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呢?透過人稱「跑步萬靈丹」,同時也是跑步學堂專業教練 Daniel 的分享,來檢視一下你的襪子是不是也穿對了吧!
挑襪如同選鞋:仿照雙腳結構與步態軌跡,才能達到完整保護
襪子很重要?相信許多跑者一聽到要談論的是襪子,特別是初學跑者一定會問:「為什麼一定要穿『跑步襪』?穿著一般的襪子難道不行嗎?」的確,相較於一般襪子,單價相對較高的跑步襪,往往會讓許多初學跑者不禁皺眉,甚至疑惑其價格與功能性。
而針對這一點,Daniel 首先表示,由於人體的足部本身是一個立體的結構,當你跑步時會讓足部增加一個三度空間的移動,所以如果穿著的襪子本身沒有仿照步態的動作軌跡,或是配合足部立體結構去做設計的話,在你運動過程中,襪子可能就會產生滑動,而襪子本身應有的包覆性及緩震的輔助效果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人體的足部是一個立體結構,跑步時會產生三度空間的移動,因此穿著的襪子須能配合步態動作軌跡,才能達到完整的保護(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因此,為什麼會建議跑者要穿著跑步專用的襪子,主要就是因為跑步襪在設計時,不管是區域性加入襯墊,或是加壓束緊、立體剪裁等,都是以足部結構及立體動作為出發點,如此才能讓襪子、鞋子與腳,達到更完美的結合,進而提升運動表現。
跑步專用襪的設計,皆以足部結構及立體動作為出發點,因此能與雙腳、跑鞋達到更完美的貼合,進而提升運動表現(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跑者三寶的兩大兇手:過度碰撞與摩擦
而面對跑者最惱人的跑者三寶──水泡、破皮、黑指甲,Daniel 說,跑步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這些困擾,其實起因大多來自於雙腳與跑鞋的過度碰撞與摩擦,其中針對腳趾的部分,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鞋帶綁得不夠緊,特別是在腳踝的地方,試想當你在跑步時,跑鞋是呈現一個鬆脫的狀態,每跑一步,雙腳一定不自主的就會在鞋內滑動,而腳指頭就可能因此會與鞋楦產生摩擦;再來換個角度想,如果你穿的是一個太緊或是尺寸太小的跑鞋,當雙腳無法自在的擴張與收縮時,也會與鞋楦或是指尖產生碰撞,進而導致水泡、破皮或是黑指甲的發生。
過度碰撞與摩擦是導致水泡與黑指甲的主因(圖片來源:123 RF)
除了腳趾,腳掌也是讓許多跑友困擾的水泡好發部位,Daniel 表示,腳掌會起水泡通常是因為腳底跟跑鞋間產生空隙,而這樣的空隙有可能是因為鞋帶沒有綁得很好,或是鞋型與腳沒有那麼貼合(可能是因為跑鞋耗損導致貼合度下降,或是穿到不適合的襪子),導致雙腳在落地時,腳掌與鞋底不斷的摩擦接觸,才會誘發水泡的產生。
鞋襪搭配法則,找出你的最佳裝備組合
綜合上述所說,想要避免摩擦與碰撞,讓足部遠離傷害,跑鞋、襪子與雙腳三者之間就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搭配,Daniel 表示,挑選合適的跑襪,如同挑選跑鞋一般,根據每個人穿著習慣與需求的不同,相信都有各自的偏好選擇,不過對於初學跑者,或是本身沒有特別喜好的跑者而言,不妨從幾個搭配建議著手。
跑鞋類型 | 跑者狀態 | 襪子搭配建議 | 優點 |
輕量/競速 | 雙腳落地時因回饋或路感過於強烈,導致足部容易緊張,產生抓地板或蹬地的不自然步態 | 厚襪 |
|
厚重/包覆/避震 | 腳感沉重 | 薄襪 |
|
從以上的搭配建議可看出,大致的搭配原則採「互補法則」,也就是輕量型的跑鞋,通常會建議搭配厚襪;而較厚重或包覆性較佳的跑鞋,則會改以較輕薄的跑襪作為搭配。主要在於利用襪子的厚薄,去與跑鞋本身的特性做到互補的功能,不管是為了均衡輕量跑鞋所帶來的強烈路感,或是為了減輕厚重跑鞋為雙腳所帶來的負擔,當跑鞋、襪子與雙腳之間呈現完美的平衡時,自然就能讓跑者免於後顧之憂地在跑場上奔馳。
不過 Daniel 也強調,這只是一個大方向的搭配建議,根據跑者的不同需求與喜好,還是會有例外,例如:如果你本身對於輕量跑鞋相當適應,或者想要追求更強烈的落地回饋與明確跑感,那輕量跑鞋還是可以搭配較輕薄的跑襪,只要不會造成雙腳的不適,輕薄型的跑襪其實反而更能發揮輕量跑鞋的特性。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輕量跑鞋通常內部的內襯較單薄,當你搭配較為輕薄的跑襪時,特別是足部較為敏感的跑者,在腳背或是一些接點的部分,如果會有異物感,那在挑選上可能就要特別注意。
跑鞋類型 | 跑者狀態 | 襪子搭配建議 | 注意事項 |
輕量/競速 | 本身相當適應輕量跑鞋,追求落地回饋強烈,或是希望跑感輕快明確的跑者 | 薄襪 | 由於保護較單薄,足部敏感的跑者需特別注意是否會有異物或不適感 |
再者,如果你是習慣穿厚襪的跑者,在厚襪的選擇上不妨可以注意材質與設計,因為市面上的厚襪百百款,有的是整雙都做厚實包覆,有的則只會在局部做重點加厚,例如後腳跟或是前腳掌,特別如果你是比較會流腳汗的人,過於厚實的包覆反而容易為雙腳帶來負擔,因此挑選時建議可在材質與設計上多加比較。
了解到為什麼要穿跑步襪、水泡黑指甲的成因,以及鞋襪的搭配法則後,那跑步襪究竟有什麼設計重點呢?而襪子除了分厚、薄,市面上常見的跑步襪除了一般款式(五指全包覆型),還有五指襪的類型,五指襪跟一般跑襪又有什麼差別呢?讓我們繼續來聽聽 Daniel 的分析比較吧!
上圖為 Tabio 的運動五指襪(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跑步襪百百款,重點設計報你知
正如前面所說,跑步專用襪是以足部結構及立體動作作為出發點設計,因此通常有幾個特性可以與一般襪子做出區別:
腳背 | 腳底 / 腳跟 | 足弓 | 腳踝 | |
重點設計 | 加大孔洞的透氣設計 |
|
| 兩側凹陷、後側加高的類似小耳朵設計 |
功能 | 加強透氣、幫助排和散熱 |
| 加強穩定,維持襪子與雙腳的貼合 | 側邊維持腳踝活動度,後側加高則是避免摩擦 |
首先,由於跑步過程中會大量流汗,因此為了加強透氣,跑步襪通常在腳背的地方會有加大孔洞的透氣設計,以幫助排汗散熱。
以日本品牌靴下屋 Tabio 旗下的五指襪為例,腳背處可見較大孔洞的透氣設計(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腳底的部分,由於跑步時會有步伐上的快速轉換,因此為了幫助跑者在落地、推蹬及離地的瞬間,讓足部能與跑鞋保持緊密的貼合,所以常會在前腳掌加入防滑的點狀設計,以減少滑動所造成的摩擦,避免水泡的產生。另外,有一些跑襪在大拇指或是後跟處也會加入襯墊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減緩雙腳落地時所產生的衝擊與壓力,特別是足部較為骨感的跑者,襯墊的設計也能讓穿著的舒適度提升。
前腳掌與後跟的防滑點狀設計,能夠幫助足部與跑鞋維持緊密結合,減少因滑動而產生的摩擦,避免水泡的產生(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跑步的過程中,在足部結構中唯一會產生伸縮動作的足弓,如果襪子本身無法做到完全的貼合包覆,在活動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因為足弓的側向或是上下的翻轉游移,導致襪子鬆脫或走樣,進而讓襪子與腳之間產生空隙,此時很可能就會造成摩擦。因此,跑步襪通常會在足弓的位置做一個加壓和緊束的設計,以維持襪子和腳的貼合性。
除了加壓與緊束,由於足弓本身內外側結構的不同(弓在內側),因此有些跑步襪為了讓襪子能夠更符合足弓的結構,也會在足弓的地方做特殊的造型剪裁,如三角狀或是 8 字型,讓襪子在足弓動作時能更貼合緊密的活動。
不過 Daniel 也特別提醒,雖然足弓的加壓與緊束設計有助於維持襪子和腳的貼合,但挑選與穿著時須注意,應避免影響到腳部的活動,如果穿起來會有不適感,或是活動起來感覺卡卡的,可能就會建議選擇束縛感較低的款式,避免影響運動表現。
足弓的加壓與緊束設計,有助於維持襪子與腳的貼合,避免產生空隙而導致摩擦(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最後是腳踝的部分, Daniel 提到,通常比較專業的跑步襪,為了配合跑鞋與腳部的結構,在腳踝處通常會利用剪裁做出類似小耳朵的設計,除了主要會在後跟處做加高或加厚的設計,以減少後腳腳跟與鞋身的摩擦外,兩側的地方也會做出相對較低的凹陷落差,以利腳踝的靈活活動。
專業的跑步襪通常會在腳踝處做出類似小耳朵的剪裁,除了在後跟處做加高,以減少後跟與鞋身的摩擦外,兩側則會是相對較低的凹陷落差,以維持腳踝的活動性(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總結來說,跑步襪的設計目的就是要讓雙腳在跑動過程中,維持跑鞋與腳的穩定保護與貼合,因此為了更符合腳型,讓腳部能夠更靈活的動作,市面上的跑步襪也有五指襪的款式供跑者選擇。
五指襪 2 大特點:減少趾縫摩擦、填補鞋內空隙
那為什麼有些跑者會覺得五指襪好穿呢?Daniel 表示,與一般款式(五指全包覆型)的跑步襪相比,由於五指襪有將 5 個腳趾個別分開的特性,可以避免趾縫之間的摩擦外,也能減少趾尖與鞋面的碰撞,特別是在跑步的過程中,腳趾常會有不自覺的扭曲或是互相擠壓堆疊的情況發生,此時如果跑鞋搭配不當,很容易就會產生黑指甲,因此五指襪的「分趾」特性,恰好可以巧妙地解決這樣的問題。
五指襪的分趾特性除了有利於減少趾縫之間的摩擦,也能減輕指尖與鞋面間的碰撞(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另外,由於五指襪讓每一個腳趾頭之間都有間隔,因此無形之間也填補了鞋楦、鞋底與腳掌之間的空隙,如此就能減緩雙腳在跑鞋內移動所造成的一些潛在摩擦,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跑者會偏好穿著五指襪的原因。
不過 Daniel 也提醒,五指襪雖然能夠減少趾縫之間的摩擦與碰撞,但相對包覆性也會比一般全包覆的跑步襪款式來的更貼合,因此如果腳型比較特殊,例如腳趾本身比較寬大的跑者,穿著五指襪如果會覺得不舒服,建議還是選擇一般款式就好。
利用五指襪讓趾頭間產生的間隔,可以填補鞋楦、鞋底與腳掌之間的空隙,進而減少摩擦的發生(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5 個貼心小叮嚀
最後,Daniel 也針對跑步襪的細部結構,給予幾項貼心叮嚀:
- 跑步襪的長度可視跑鞋做搭配選擇,低筒跑鞋可以搭配淺口的跑襪,但高筒的跑鞋應選擇中統或高筒的跑襪,避免造成摩擦。
- 穿著五指襪時,如會因指縫間的裁縫接點而感覺有異物感,則建議選擇一般款式。
- 新的跑步襪表面多少會有一些塗料,建議洗滌後再穿著為佳。
- 跑步襪如同跑鞋仍有一定的穿著壽命,當起毛球或失去原有的包覆彈性時,就該考慮更換。
- 跑步襪的材質多以棉料搭配人工排汗纖維,挑選上可特別注意,應盡量選擇棉含量較少的,一來棉質吸水會變重,二來排汗效果相對也較差,特別是比較會流腳汗的跑者。
根據自身需求與不同的功能特性,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跑步襪吧!(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說到這裡還是不免老話一句,正所謂沒有百分之百絕對好穿的襪子,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由於每個人的需求、偏好,甚至穿著的跑鞋與跑姿都各有不同,因此每個人的搭配組合也不見得會完全一樣,只要掌握幾個大原則,只要能穿得舒適、跑得順暢,相信你也能找出適合自己的「絕世好襪」唷!
以上內容由靴下屋 Tabio 贊助刊出。更多資訊請見靴下屋官方網站及活動頁!
*跑步裝備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