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跑步長水泡?其實是你沒挑對鞋

發表於 2018/05/31 15,134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圖片來源:123RF)


許多人將雙腳的水泡視為堅毅的勳章,但有些人跑步的距離不長、強度不強,水泡卻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究竟是怎麼回事?

事實上,除了跑步距離過長、強度過強,穿錯跑鞋也是導致水泡的一大主因。「不合腳的鞋子、鞋墊、不適當的襪子,都有可能造成摩擦力增加,讓水泡提早報到,」臺灣大學體育室副教授簡坤鐘道出重點。除了循序漸進控制練跑的距離、強度,一雙適合自己的慢跑鞋,也能減少雙腳不正常摩擦,簡坤鐘提供挑選慢跑鞋4要訣:


要訣1/鞋子大小這樣看才對

一般人挑選跑鞋都是穿進鞋後,將腳趾往前推,再看看腳後跟是否能塞進一個手指,「這其實是錯誤的挑選方式,」簡坤鐘指明,正確的挑選方法應該是將腳後跟頂著鞋子底部,看看腳趾頭與鞋子的前緣是否有一個手指的寬度,才是適合自己的大小。


要訣2/高足弓、扁平足,有無避震、支撐好重要

「選擇跑鞋前了解自己的足弓結構相當重要,所謂『足弓』是腳部內側凹起的部位,依照結構不同,可分為正常足弓、高足弓、扁平足3大族群,」簡坤鐘指出。


高足弓族群應選擇「輕支撐及避震型」慢跑鞋。

足弓塌陷的扁平足,則要穿足弓部位有「支撐設計」的跑鞋。

至於足弓正常的民眾,選擇一般跑鞋即可。


簡坤鐘建議,選跑鞋時先觀察側面鞋底部外觀顏色材質,如果跑鞋足弓部位的顏色、材質有別於其他部位,代表有支撐設計,面積大一點的屬於高支撐、面積小屬於輕支撐;鞋底後跟部位有不同顏色或材質,也代表加強避震效果,鞋底材質都一樣顏色,則表示一般足型者適用。


要訣3/慢跑鞋腳趾楦頭寬度,從鞋墊看

慢跑鞋還可分為寬楦、窄楦,也就是腳趾板部位的寬度。相較於歐美人士,亞洲人的腳趾板通常較寬,即使跑鞋的大小剛好,如果腳趾的楦頭寬度較窄,腳趾頭容易互相擠壓,跑步時會比一般人更容易長水泡。


要訣4/襪子過度僵硬,也是起水泡原凶

有時候跑步長水泡,問題可能不在鞋子而是「襪子」。「襪子沒有定期更換、過度陳舊,容易因為纖維化變得僵硬,或是襪子本身的材質過硬,也容易增加雙腳與跑鞋間的摩擦力,」簡坤鐘指出。

至於慢跑時要選擇哪一種襪子,要由運動量而定。棉質的襪子雖然柔軟、吸水力強,卻不易排濕,較適合短程慢跑;至於長距離慢跑者,現在市面上很多吸濕排汗,透氣又能達到柔軟效果的襪子,民眾可以自行斟酌挑選。

此外,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經常在崎嶇的路面跑步,不只會造成上下單一方向摩擦,還容易造成造成不同方向、不規則的摩擦。「在崎嶇不平的地面上跑步,鞋帶的鬆緊度非常重要,如果選擇對了鞋子,鞋帶卻綁得太鬆,時間久也會起水泡,」簡坤鐘提醒。


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黃惠姍


【延伸閱讀】

郭豐州:跑者必學鞋帶綁法!

你用大腿跑步還是小腿? 5大觀念先釐清

跑步腳踝隱隱作痛,可以穿「護踝」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健康知識 都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